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4、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8、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
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3、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
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1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7、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一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项。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18、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19、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商品的生产B、商品的分配C、商品的消费D、商品交换的实现
2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2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反比B正比C没关系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22、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A、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小于最高的个别劳动时间
2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B、可能发生C、取决于商品数量D、是不可避免的
24、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
A.抽象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体力劳动
2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道以上是正确答案)
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基础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劳动B、是两次不同的劳动
C、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E、具体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借以相互联系的桥梁
3、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换。这是因为: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劳动D、裁缝需要家具,木匠需要衣服
E、衣服和家具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4、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时间: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也减少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不变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价值量增多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5、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B、促进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C、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容易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E、指引商品生产者致富
6、货币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E、世界货币
7、假定1999年玉米产量为1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1万人,劳动力的平均劳动时间为200天。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和平均劳动时间均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自然灾害,玉米产量下降为5000万公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2000年生产的5000万公斤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与1999年生产的1亿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
B、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
C、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了
D、若1999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分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
E、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没变化
8、商品标价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表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实际支出的货币则执行流通职能。理论上,商品交换时所需的货币量应当与商品的内在价值相符,即交换价格应当等于商品标价。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购买商品时却往往可以进行“讨价还价”。因此,“讨价还价”:
A、表明了买卖双方的竞争B、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C、使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D、说明商品标价高于商品价值
E、消费者的心里现象
9、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
A、货币的供给水平B、待售商品的总量。
C、商品价格水平D、货币的流通速度E、政府的货币政策
三、辨析题(先判断,后分析)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5、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6、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计算题
1、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
2、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3、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4、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