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网是公益服务信息网,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为准。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温病学>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九章

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九章

2022-03-16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名词解释

  1.蒙上流下

  2.湿随气化

  3.湿土之气同类相召

  4.分解湿热

  5.湿阻清阳

  6.湿遏气机

  7.辛开苦降

  8.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9.湿遏热伏

  二填空题

  1.最早论述湿温的专著是——,作者是——。

  2.王叔和在《脉经》中认为,湿温“治在——,不可——”

  3.湿温病程中羁留时间最长的是——分阶段。

  4.宋代医家朱肱《类证活人书》指出“——”为治疗湿温的主方。

  5.湿温病名最早见于——。

  6.湿温初起常见的热型是——

  7.湿温初起治疗三禁具体是说“——,——,——,——。”

  8.吴鞠通认为治疗湿温:“徒清热则——,徒袪湿则——”

  9.湿热郁蒸气分,外发肌肤,常见体征是——。

  10.湿温病化燥入血最常见的症状是——

  11.湿温病程中决定湿热转化的主要因素是——

  12.章虚谷指出“——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终归脾胃。”

  三选择题

  A型题

  1湿温病名首见于(B)

  A.《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方》

  E《脉经》

  2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错误(B)

  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

  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气分以脾胃病变为主,“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太阴”

  D.湿热化燥火,可深蕴血分

  E.湿困日久,阳气受损

  3决定湿温病湿热孰重孰轻的主要因素是(C)

  A.邪气的盛衰

  B.元气的盛衰

  C.中气的盛衰

  D.肾气的盛衰

  E.以上都不是

  4论治湿温,下列哪项提法不妥(A)

  A.初起气分同病,宜解表清气

  B.表解以后,宜宣化气分湿邪,佐以清热

  C.湿热俱盛,宜苦辛通降,化湿清热

  D.热重于湿时,当以清热为主,兼以化湿

  E.一旦湿热完全化燥化火,治疗则与一般温病相同。,

  5用其轻开肺气,使气化则湿化的处方是(B)

  A.雷氏芳香化浊法

  B.三仁汤

  C.王氏连朴饮

  D.菖蒲郁金汤

  E.薛氏五叶芦根汤

  6证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病机为(B

  A.邪遏卫气(湿重于热)

  B.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阳气

  C.湿浊困阻中焦

  D.湿邪久恋,损伤阳气

  E.以上都不是

  7温病热蒸头胀,呕心呕逆,神迷不清,渴不多饮,小便不通,舌苔白腻,治宜(C)

  A.先予安宫牛黄丸,继服茯苓皮汤

  B.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

  C.先予苏合香丸,继服茯苓皮汤

  D.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

  E.以上都不是

  8以上哪项不符合湿温,湿浊上蒙,泌别失职必见的证候(E)

  A.热蒸头胀

  B.呕逆神迷

  C.小便不通

  D.渴不多饮

  E.舌苔黄腻

  9温病证见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最合适的方剂是(B)

  A.三石汤

  B.甘露消毒丹

  C.王氏连朴饮

  D.三仁汤

  E.银翘散加马勃,元参

  10王氏连朴饮中淡豆豉的作用是(B)

  A.辛散表邪

  B.宣透湿中蕴热

  C.宣透胸膈郁热

  D.疏表化湿

  E.透达伏热,领邪外出

  B型题

  A.卫气同病,湿热并重

  B.邪遏卫气,湿重于热

  C.邪困中焦,湿重于热

  D.邪困中焦,湿热并重

  E.湿热弥漫三焦,热重于湿

  11身热不扬,午后较重,恶寒无汗,头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其病机为(B)

  12身热不扬,午后热重,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滑数,其病机为(D)

  A.藿朴夏苓汤

  B.连朴饮

  C.雷氏芳香化浊法

  D.藿香正气散

  E.菖蒲郁金汤

  13湿温初起,邪遏卫气的治疗处方是(A)

  14湿热中阻的治疗处方是(B)

  A.湿中蕴热

  B.表湿偏重

  C.湿阻中焦

  D.湿热蕴毒

  E.湿胜阳微

  15湿温初期,身热不扬,或午后较甚,胸闷脘痞则,多属(A)

  16湿温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或身目发黄者,多属(D)

  A.呕逆神迷

  B.神识昏蒙

  C.心烦不寐

  D.神昏谵语

  E.灼热烦躁

  17湿温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可见(B)

  18湿温湿热化火,痰热闭阻心包可见(D)

  A.藿朴夏苓汤

  B.藿香正气散

  C.新加香薷饮

  D.达原饮

  E.银翘散加藿香,郁金

  19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痛,身形拘急,脘痞心烦,苔薄腻,方用(B)

  20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呃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方用(D)

  A.初起邪袭肺卫

  B.易入心营和引动肝风

  C.易伤脾胃之阴

  D.初起即见津气干燥

  E.病变以脾胃为中心

  21湿温病的特点是(E)

  22暑温病的特点是(B)

  C型题

  A.直犯中焦

  B.始虽外受,终归脾胃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3湿温中焦病变的形成是(C)

  24风温,阳明气分证的形成是(D)

  A.邪气径入阳明气分

  B.易入心营和引动肝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5湿温病可有(D)

  26暑温病可有(C)

  A.神志异常

  B.小便不通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7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可见(A)

  28湿浊上蒙,泌别失职证可见(C)

  A.开窍

  B.淡渗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9湿温,湿浊上蒙,泌别失职治疗宜(C)

  30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的治疗宜(A)

  K型题

  31湿温病初起的主要症状是(A)

  1)身热不扬

  2)身重肢倦

  3)胸脘痞闷

  4)舌苔黄腻

  32湿温初起,治疗一般不宜(A)

  1)辛凉解表,宣肺泄卫

  2)辛凉甘润,透泄肺卫

  3)下法

  4)宣气化湿

  33湿温病的治疗原则是(E)

  1)化湿

  2)燥湿

  3)利湿

  4);清热

  34湿温邪未化燥易见(A)

  1)白PEI

  2)昏蒙

  3)脘痞

  4)痉厥

  35湿温初起的治疗禁忌是(A)

  1)辛温发汗

  2)苦寒攻下

  3)滋养阴液

  4)芳香宣化,双解表里之湿

  四鉴别题

  1.吴鞠通谓湿温初起“有似伤寒”二者如何区别

  2.湿温可见“午后身热,状似阴虚”应怎样与阴虚发热区别

  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热闭心包其病机和证治有何不同

  五问答题

  1.怎样理解湿温的成因是“内外合邪”

  2.试述湿温之病机特点

  3.湿温病为什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4.湿温何以邪恋气分为时较久

  5.试述湿温复发之机理及防止措施

  6.如何辨别湿温的湿热轻重

  7.运用清热化湿治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病案分析

  伦某,男,16岁,1980年8月21日因持续发热七天入院

  病史:患者于8月15日下午到珠江游泳,回家后感觉疲倦,不想吃饭,当晚即见发热,并伴有恶寒,头身疼痛,胸闷欲呕,无咳嗽,咽痛等。起病后多次到卫生院诊治,皆以“感冒”予复方感冒灵,银翘片,,黄连素等治疗,但未见好转,近日发热日见增高,尤以每日下午及夜晚为甚,体温高达39-40,无恶寒,伴汗出,汗出时身热稍减,汗少时身热又高,头痛明显,神情倦怠,四肢不欲抬举,胸闷腹胀,恶心不饥,间有腹痛,大便溏而不爽,每日1-3次,口干不欲饮,小便黄短,8月21日由门诊收入院。接诊时,体温40.5,余证同前,面色淡黄,舌质红,苔黄而腻浊,脉滑数。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湿热之气可上蒸而蒙蔽清窍而致头胀昏重,亦可下注而致泌别失职小便不利,在湿温病中可表现为湿浊蒙上,泌别失职

  2.肺主一身之气,如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功能恢复,湿邪即随之而解。

  3.脾属中土,主湿,位于中焦,湿邪犯人易于直接邪袭中焦,故说湿土气同类相召。

  4.用苦寒清热,苦温燥湿的方法,既清热又袪湿,治疗湿热交阻之证。

  5.指湿邪郁阻卫表或中焦,清阳之气被遏而出现头重如裹,头目不清的症状

  6.湿性粘滞,侵犯人体后阻滞气机,出现胸闷脘痞,脉濡缓等症状。

  7.用苦泄之品以泄里热,辛味之品开泄湿邪,以治疗湿热并重之证。

  8.指湿热侵犯中焦后的两种转归,中气盛者热重于湿,重心在胃,中气虚者湿重于热,重心在脾

  9.湿邪阻遏而致热邪郁伏于里的病理状态,多见于湿温病初起。

  二填空题

  1.《湿热病篇》薛雪

  1.足太阴发汗

  2.气

  3.白虎加苍术汤

  4.《难经五十八难》

  5.身热不扬

  6.汗之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7.湿不退热愈炽

  8.白PEI

  9.便血

  10.中气的盛衰

  11.湿土之气外受

  三选择题

  四鉴别

  1.伤寒,乃太阳伤寒表证,湿温初起也有表证,,两者故称相似。但伤寒为寒邪束表,伤寒恶寒重,发热无汗而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湿温之发热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恶寒亦不如伤寒重,其头身虽痛多有昏蒙沉重,且有胸闷脘痞,苔腻脉濡等湿盛之象,与伤寒表证有别,其次,两者均四时可见,但湿温以夏秋为多,伤寒主要见于冬季。再者,其发病传变亦有明显不同,伤寒发病较急,循六经传变,自表入里,由寒化热,或自阳入阴,由热化寒;湿温初起病较缓,病变以脾胃为中心,以三焦及卫气以次第。

  2.湿温之午后热甚,系湿为阴邪,午后属阴,阴邪旺于阴时,故为午后热甚,症属邪实;阴虚内热,由阴液不足而阳气偏亢所致,一日阴阳之变化,午后阴生阳渐消,人亦应之,若阴虚阳亢,至其时则阴难生而阳不消,故午后热甚,症属正虚。再者,其伴有症状亦有明显不同。湿温还有头身困重,胸闷脘痞,阴虚内热者,尚见颧赤盗汗,口干心烦,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舌光红脉细数等。

  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病在气分,热闭心包病已入营血。前者为湿热酿痰,包络受其蒙蔽;后者为热邪内陷,机窍受其阻塞。前者神志为痰湿蒙蔽,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谵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兼见灼热肢厥。前者为湿热熏蒸,上泛于舌而苔见黄腻;后者营血受灼而舌质红绛。前者清热化湿,豁痰开窍;前者清心开窍。前者用菖蒲郁金汤;后者用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五问答题

  1.“内外合邪”是指外感时令之湿热与内蕴水谷所化生之湿热搏结为病。夏秋季节,天暑下逼,地湿上腾,人处气交之中,最易感受湿热病邪。而且,在湿热偏盛的季节,脾胃运化功能呆滞,容易导致内湿留困。如恣食生冷,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均可导致运化失常,湿饮内聚。一旦脾胃失调,内湿留滞,外来之湿热病邪即与脾胃内湿“同类相召”而侵入人体,发为湿温。

  2.湿温之病机特点,由其病邪之湿热和病变中心脾胃所决定。湿为阴邪,重浊粘腻,致病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与热相合,湿热蕴结,留恋难解,是故病势缠绵,传变较慢,徘徊于气分。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久之可从热化燥而入营动血,可从湿化寒而阳伤水停。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湿热之转化,又与脾胃中气盛衰有关。中气旺者病偏于胃而热重于湿,易从燥化;中气虚者病偏于脾而湿重于热,易于从寒化

  3.①湿热病邪与脾胃内应,湿为土之气,脾胃同属中土,湿土相乘,内应脾胃。

  ②湿热病邪从口鼻而入十之八九,多直趋中焦,归于脾胃。

  ③湿温多发于夏秋水湿较盛之时,湿热病邪易于产生,此时脾胃运化功能亦容易呆滞,而使脾胃受损,邪乘虚而袭,内外相引,故病湿温

  4这是因为湿热病邪外袭,脾胃脏腑内应,而病变以脾胃为中心之故。脾胃为中焦气分,病虽始有卫分表证,但为时较短,随即内传入里。湿热困阻气机郁滞不畅,转运不健,升降失调,弥漫三焦,波及内外。由于湿遏热伏,胶结难解,无论其化燥入营血,或化寒而伤阳气,都有一个逐渐发展转变的过程。而此时之治疗,又因凉药清热而碍湿伤阳,温药袪湿而助热伤阴,互相牵制,以致热不易除,湿难速化,缠绵不解。

  5.其发病机理为本病由湿热病邪引起,湿热酝酿,弥漫三焦,波及内外,蕴郁腻滞,胶结难清,虽临床症状几于消失,但余邪未易尽除,为复发提供条件。

  本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病程既久,脾胃日损,余湿不得化泄,易受外邪侵袭,若此时饮食劳役稍有不慎,重伤脾胃,每致复发。

  防止措施:一面要袪邪务尽,清养脾胃而除余邪;一面要善于调摄,注意保养。且勿因病后体虚而投滋补之剂,更要禁食甘腻难化之物,以免助湿生热,窒碍脾胃。对于小儿患者尤要引起重视。

  6.是以发热,汗出口渴,神志,二便及脉舌表现以判断。身热不扬,有汗不解,午后热甚为湿热之特殊热型。热高汗多为热偏盛,热低汗少为湿偏盛。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喜凉饮为热偏盛。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者为湿偏盛;神志昏蒙,谵语躁扰者为热偏盛。大便稀溏,溲短不利者为湿偏盛。大便秘结,心包短赤者,为热偏盛。苔白腻,脉濡缓为湿偏盛;苔黄腻或燥,脉数者为热偏盛。

  7.清热化湿为湿温病的基本治则,运用时应注意:一、视病位及湿热轻重选择适当方药,避免药过病所或不达病位。二、湿热粘腻胶滞,难以祛除,勿求速效而滥用刚烈之品。三正确处理清热与化湿之侧重。热偏盛者,以清热为主;湿偏盛者以化湿为主。徒袪湿则热欲炽,徒清热则湿不去,故应合理应用清热和化湿两法,使湿去热孤而邪热易解。四。避免损伤正气。药过寒凉不仅碍湿且易伤阳气,导致阳虚水停之坏证;药过温燥不仅助热且易耗伤阴津,而致化燥动血,要根据邪正消长情况,适当用药,做到邪去正安。

  8.湿温具有传染性,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流行,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本病发生和传播,主要方法是:一湿热病邪多从口入而脾胃受病,因此首先要注意饮食有节,勿恣食生冷瓜果及腐败变质十五,避免病邪随之侵袭致病。二、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平时即当注意养护,提高抗病能力,不宜偏食肥甘厚腻辛辣,强调劳役有节,防止脾胃受损,湿热内生。三、尽早发现和隔离患者,并及时治疗,对患者排泄物进行消毒,控制本病的发展传播。必要时,可对未病之易感者施行药物预防。

  六病案分析

  诊断:湿温

  辨证;湿热困阻中焦脾胃,湿热并重

  分析:本例发病于8月15日,时值立秋后处暑之前,可考虑为湿温,暑温。就起病缓慢(持续发热七天,发热日见升高)可排除暑温,再根据病变以脾胃为中心,发病七天而未见血分见证,基本上可确立湿温的诊断。

  本病发病正值湿土当令季节(一年中湿土当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此时天气炎热,地湿上升,湿气较甚,又病前到珠江游泳,以致湿热为病。发热恶寒,疲倦,头身疼痛是湿热阻遏卫气的表现;;胸闷呕恶不欲饮食为湿阻运化之征。初起病邪尚在卫气之间,证见湿重于热,若能投以藿朴夏苓汤之类,以芳香化湿,苦温理气燥湿为主之剂,病情可望向愈。而医者认为“感冒”予以银翘片黄连素类,致使湿热之邪不得化而传入气分。脾胃属土主湿,由于同气相召,则常困阻脾胃,阻碍运化,因而胸闷脘胀,恶心不饥,腹痛,便溏而不爽等表现,由于湿热入里,郁渐化热,湿热熏蒸故体温日渐升高、汗出;湿为阴邪,午后及夜晚属阴,湿邪旺于阴分,故身热以午后夜晚较甚。湿性粘滞,湿热胶结,故汗出热稍减;邪已入里化热,故不恶寒;神情倦怠,四肢不欲抬举为湿邪阻滞气机不能宣展所致;头痛与湿热熏蒸于上及湿阻清阳不升有关。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王氏连朴饮加味(或黄芩滑石汤、杏仁滑石汤加减)黄连3g厚朴6g菖蒲6g法半夏9g淡豆豉9g炒山栀9g芦根30g滑石20g连翘9g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江苏自考时间

2023年自考时间:
4月15日-16日

还有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