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5 题,共 25 分)
1、【考点】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抗战期间国民政府 答案:A
解析:破题点:决策参谋系统
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B 项错误。军事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机关, C 项错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最高党务机关,D 项错误。本题答案为 A。
2、【考点】行政监督-魏晋南北朝答案:B
解析:鉴于地方势力强大对中央构成威胁,南朝时设置典签一职,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典签职微权重,凡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后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述职,故诸王刺史对典签恭敬备至,以致当时流传“诸州惟闻有签帅, 不闻有刺史”的说法。
3、【考点】绪论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中国的治国之道。治国如同驾船,需要有专门的才识和技能,特别是治理像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尤其需要有高超的政治和行政艺术。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的治国之道是“以德治国”为核心的。但是, 这并不能否认传统中国治国之道中也有制度性精华。BCD 项均为干扰项,故排除。因此本题选 A。
4、【考点】两府三司制-宋答案:B
解析: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故一般将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ACD 项为干扰项,本题答案为 B。
5、【主考点】议政王大臣会议-清
【副考点】军机处承旨拟办-清答案:D
解析:破题点:康熙、抗衡议政王会议。顺治元年定都北京后,正式设立翰林院,A 项错误。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B 项错误。1862 年,同文馆在北京正式开,是同治元年,C 项错误。康熙十六年,为了集权的需要,康熙帝设立南书房,本题答案为 D。
6、【考点】五院及其所属机构-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答案:C
解析:
7、【考点】尚书奉行体制-隋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制的性质。隋唐三省制是一种决策程序上的分权体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分别职掌决策、审议、执行三个平行系统,既互相制约和抗衡,又互相补充和合作, 体现出中枢体制的制衡原则。但在隋朝三省制度中,由于尚书省为“政本之地”,实际成为行政运转的轴心所在。AC 项,集权和专权体制均不符合三省制的特征。故排除。D 项为干扰项。因此本题选 B。
8、【考点】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隋唐-前言答案:D
解析:(1)唐玄宗时,编纂了中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唐六典》,从而使唐朝的行政运作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D 项正确。(2)《行台体察等例》是元朝的监察法规,《大清律例》是清朝的法律,AB 项时间上晚于唐朝;《唐律》是唐朝的基本法,不是独立的行政法典。排除 ABC 项。因此本题答案为 D。
9、【考点】国民政府主席-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答案:A
解析:1928 年 10 月公布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A 项正确。
行政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军事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机关;国防最高委员 会是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BCD 项错误。本题答案为 A。
10、【主考点】弼德院的行政监督-晚清政府
【副考点】“责任内阁”的成立-晚清政府答案:B
解析: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A 项错误,B 项正确。
资政院、咨议局是作为清朝中央和地方议会的预备机关而设立的,D 项错误。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曾准备设立审计院作为中央审计监督机构,C 项错误。本题答案为 B。
11、【考点】皇帝制度-秦汉答案:A
解析:A 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皇帝高居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秦灭六国之后,建立了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的执要人物就是皇帝。B 项,秦汉以来,中国长期实行以皇权为中心、以宰相为辅弼的制度。CD 项,诸侯和中枢官员并非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因此本题选 A。
12、【考点】中央各职能机构-隋唐-前言答案:B
解析:破题点:隋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职能机构。隋唐中央政府职能机构以尚书六部为 主,以诸寺、监为辅,形成相互平行,既有分工,又有制衡的行政职能部门体系。九寺五监 与尚书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处于平行地位,无隶属关系。D 项三公主要是秦汉时期的制度,因此排除。本题答案为 B。
13、【考点】国民党中政会的决策和国民政府的决策-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D
解析:(1)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是国民党中政会(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2)国民政府委员会是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延续下来的一种合议制的机构。国民政府内部的决策 一般由国民政府委员会作出。(3)军事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机关。(4)1928 年 10 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将政权托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本题答案为 D。
14、【主考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辽-前言
【副考点】北面官制-辽答案:B
解析:破题点:辽统治者、国制。
ACD 项为干扰项,本题答案为 B。
15、【考点】南面官制-辽
答案:B
解析:(1)汉人枢密院是南面官中最重要的机构,由辽太祖时的汉儿司发展而来。
(2) 辽朝尚书省仅掌财政和赋税。
(3) 辽朝中书省的重要性远低于汉人枢密院,基本是个有名无实的机构。
(4) 翰林院又称南面林牙,掌皇帝汉文文书之事。故选 B。
16、【主考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工农民主政权
【副考点】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工农民主政权 答案:C
解析:A 项,1928 年 6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大”确定以“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 作为红色政权的名称。
BC 项,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
D 项为无关干扰项,故本题选 C。
17、【考点】夏朝君主制政体的形成答案:B
解析:破题点:“家天下”、王位世袭。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尧舜时期,军事首长的产生方式是禅让制,D 项错误。启建立夏朝,确定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创了“家天下”的局面。本题答案为 B。知识拓展:益是禹任命的继承人,禹死后,启凭借禹的余威自重,但遭益和同姓诸侯有扈氏的声讨。启杀益,剿绝有扈氏。
18、【考点】周中央官僚机构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周朝的政务官。周朝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
A 项,司寇,专掌司法。B 项,司徒,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C 项,司马主管军事。D 项,司空,掌管工程营造;故本题选 B。助记方法:徒弟种地马打仗,空闲时间造工程。
19、【主考点】考察-明
【副考点】考满-明答案: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厂卫是有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故排除 CD 项。礼部掌礼仪、祭祀、宴飨、科举、外交和官印制造诸事务,同时还兼管皇族事务, 可排除 B 项。明朝官员四品以上由皇帝决定其升降去留,五品以下官员考核需上报都察院和吏部,本题答案为 A。
20、【考点】台湾设省-晚清政府答案:A
解析:本题为人物识记题目。1876 年,左宗棠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助记方法: 天山收糖(左宗棠)。本题答案为 A。
21、【考点】司法机关的监督-北洋军阀政府答案:B
解析:北洋军阀政府的司法机关分为两个系统:(1)普通司法机关,设有大理院(最高审判机关)和总检察厅(最高检察机关);(2)专门的行政诉讼机关,设有平政院(行政诉讼机关)和肃政厅(行政弹劾机关)。本题答案为 B。
22、【考点】道-五代答案:B
解析:(1)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分为道、州、县。(2)道是节度使的辖区。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权、行政权、财权、人事权。(3)五代的州是军政合一的。州之长官仍为刺史, 多由武人担任,并兼防御使、团练使。综上,本题答案为 B。
23、【考点】周的地方行政体制答案:B
解析:破题点:西周、地方行政体制。本题关键是判断选项中的地方行政体制。井田制是土地所有制度,不是地方行政体制,A 项错误。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 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C 项错误。等级制不是地方行政体制,可排除 D 项。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分封制,答案为 B。
24、【考点】军机处-清答案:C
解析:(1)清朝的军机处适应了皇帝专权的需要,后来事权逐渐扩大,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所谓“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2)清朝内阁只是名义上的中枢机构,内务府的职责是掌管宫廷事务,通政司是为内阁掌管收发事务的机构。本题答案为 C。
25、【考点】设立国民大会-战后南京政府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南京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
(1)1948 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总统府。总统为国家元首, 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2) 国民大会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3) 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参政会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设置的”民意机关“。本题答案为 A。
二、多选题(共 5 题,共 10 分)
26、【考点】路-宋答案:ACE
解析:
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是明朝行中书省三司分立中的两个机构,故排除 BD,本题答案为 ACE。
27、【考点】官员的选拔-秦汉答案:BC
解析:破题点:汉、乡举里选为基础。
AE 项是西汉政府补充官僚队伍的形式,反映的是特权阶级的利益,故排除。纳资是出钱买官的形式,在东汉末年泛滥成灾,D 项错误。
任子、赀选产生的官员素质很低,庞大的汉帝国则需要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乡举里选为 基础的察举与征辟应运而生。BC 项正确。
28、【考点】行政监督-辽答案:CDE
解析:本题考查辽朝的谏官。辽朝谏官组织,即左右谏院,主要官员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 补阙、左右拾遗。答案为 CDE。助记方法:辽朝谏官三左右。
29、【考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前言 答案:CDE
解析:1928 年 10 月 3 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通过《训政纲领》规定:
30、【考点】行政监督-南京临时政府答案:AE
解析:本题为识记题,考生需特殊记忆。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参议院对政府监督的形式有四种:质问;弹劾;查办;建议。故选 AE 项。助记:只谈插件——质、弹、查、建。
三、名词解释题(共 5 题,共 15 分)
31、【考点】决策方式-秦汉
答案:集议是秦汉时期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上至将军、列侯,下至 博士、议郎均可参加,皇帝通过集议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
32、【考点】中外朝制-汉
答案: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汉武帝有意提拔了一批中下 层官员,让他们充任自己的高级侍从,担任侍中、给事中、尚书等官职,出入宫廷,组成皇 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从此中枢体制发生变化,军国大事由皇帝先交内 廷议决,再交外朝官执行。
33、【考点】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唐
答案: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一种带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称羁縻府州。羁縻府州皆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其世袭其职。羁縻府州有财政上的自主 权,但必须受边州都督和各都护府的统领。
34、【考点】省——三司分立与督抚的设置-明
答案: 承宣布政使司是明太祖设立的三司之一,简称布政司。其职责是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掌握一省田土与户口、征收赋税。
35、【考点】六部二十四司-隋唐
答案:隋唐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人事、财经、文教礼仪、军事、 司法监察和建设等事务,是执掌政令的重要中央职能部门。
四、简答题(共 5 题,共 30 分)
36、【考点】干部的选拨和任免-人民民主政权
答案:(1)结合民主选举,大量选拔工农积极分子,充实各级基层政权。
(2) 从军队中抽调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留在新解放区担任行政干部。
(3) 通过增设副职,为夺取全国政权储备干部。
(4) 通过举办各种干部学校和培训班,为新政权培养和造就干部。
(5) 争取和改造旧政权人员,特别是旧政权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解决新政权建设的需要。
(6) 吸收党外民主人士参加民主政权,发挥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37、【考点】行政官员的任用-元
答案:(1)以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史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2)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3)读书做官,有两条途径,即贡授和科举。(4)承荫制度。
38、【考点】提学-清
答案:(1)明代督抚在明中期以后虽在地方上逐渐掌握了行政权力,但职权偏重于监察,名义上始终算中央官员,正式省级官员一直是三司长官。
(2)清朝督抚则已成为法定的省级地方行政长官,二司成为其法定下属官员,清朝督抚已是名实兼备的封疆大使,代表皇帝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39、【考点】行政监察-清
答案:(1)清朝地方监察体制沿袭了明朝同一区域多种巡察的方式。
(2)一方面由十五道监察御史按道对地方政府实行监控,对各级地方官员执行监督。(3) 另一方面清朝还有一系列地方监察系统,如总督、巡抚、各省按察司及道的监司。
40、【考点】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监督-抗日民主政权
答案:(1)共产党的监督。共产党的监督主要是对政府进行政策监督和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
(2) 参议会的监督。参议会是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
(3)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4)群众民主监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平时监督;二是通过群众团体进行监督;三是选举过程的监督。
五、论述题(共 2 题,共 20 分)
41、【考点】“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的阻力-晚清政府
答案:(1)最高决策权的二元化。戊戌变法是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与光绪皇帝为首的改革派之间的斗争中进行的,最高决策权的不统一使得政令往往相左,下级无从执行。
(2) 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改革派没有军事实权,难以奏效。
(3) 顽固派的顽强抵抗。改革触及到顽固派的根本利益,遭到其强烈反抗。
(4) 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多数地方巡抚或是推诿或是粉饰应付,改革难以推动。 42、【考点】地方监察系统-明
答案:(1)明代地方监察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督抚对地方的监察,二是各道监察御史对所属地区的监察,三是各省提刑按察司对所属区域的监察。
(2) 督抚制度是从都御史出巡制度发展而来。主要负责监督地方政务,其权力很大,甚至有便宜行事的特权。
(3) 各道巡按只能专职从事监察工作,虽品级低微,但威权很重,可参与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并直接向皇帝汇报。
(4) 提刑按察司是省级地方政权机构之一,其履行监察职能的方式是分巡所属区域,主管司法,兼管按核、纠察事务。
(5) 明代通过上述措施,在地方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监察机关,从而使得地方各级政府均处于监察机构的监督之下,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